近期,经全国哲学社科工作办公室审批鉴定,以我校为责任单位的四个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相继顺利结项。项目聚焦国家社会发展重大问题,立项以来首席专家吴予敏、徐海波、邹平学、应飞虎四位教授认真开展项目研究工作,均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产生了较好的学术和实践价值。
邹平学教授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港澳基本法实施的相关机制研究”获得免于鉴定结项通过。该项目研究报告共11章、120万字,体系宏大,是迄今为止国内研究基本法实施相关的制度机制最为全面系统、质量较高的成果。整个研究周期中的阶段性成果十分丰富,质量较高。总体的学术和实践价值表现在:一是丰富、拓展和强化了研究内容,深入研究了香港与澳门基本法实施相关制度机制的个性与共性问题,在研究内容的全面性、系统性、学术创新性方面有较多的突破和深度推进。为总结基本法实施的相关制度机制运行的成功经验提供了学理支撑,为中央行使全面管治权以及特区行使好高度自治权提供了话语体系,为解析存在的问题与症结提供了和理论支撑,为保障宪法和基本法规定的制度机制得到全面落实和完善制度机制提供了学术论证和对策建议。二是较好地实现了学术导向、实践导向和问题导向的有机结合,努力实现学术理论研究与推动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对策建议具有合理性和可操作性。成果奉献了较多的创新学术观点,同时遵循问题导向、服务决策的宗旨,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服务实践贯穿研究的全过程。三是阶段性成果及时有效得到了转化应用,咨政服务功能显著,如上报咨政报告97篇,其中获得中央领导批示的7篇,报送中央领导、被中办信息刊物单篇采纳或中央部委采纳的有67篇,在《成果要报》发表1篇,获得广东省领导批示2篇。此外,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政治与法律》等刊物发表论文101篇,其中CSSCI来源期刊、CSSCI扩展版、CSSCI辑刊论文共22篇,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8篇,《新华文摘》论点摘编收录1篇。论文总被引53篇次,其中他引45篇次。还出版了学术专著和论文集7部,获得各级各类科研奖励24项。
徐海波教授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香港社会思潮分析与有效引导的对策研究”,是国内学界首次就香港社会思潮问题展开的系统全面研究,研究成果具有一定的创新和前沿性。2014年下半年立项以来,经过五年研究时间,课题组在国内学术期刊发表和向政府相关部门报送有关香港社会思潮和引导对策的前期研究成果,共计70余篇。提交结项研究报告《香港社会思潮分析与有效引导的对策研究》(24万字);研究专著《香港“一国两制”实践中的国家认同研究》(25万字)。在研究期间,课题组与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深圳大学当代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共同举办了“反对港独台独,推进祖国完全统一”的全国学术研讨会。课题组还多次参加了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广东省委统战部“中国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会港澳和海外工作广东研究基地”、中山大学、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和香港大专院校等一系列研究机构和大学举办的学术研讨会,并在大会就课题研究的成果做主题发言。通过各种途径有效地推荐了课题研究的阶段性成果。在项目研究的过程中,课题组发表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获得了较好的社会影响。有多篇研究报告被中共中央统战部、广东省委统战部、深圳省委办公厅采用;并获得深圳市领导批示。多篇研究论文获得奖励;被人大复印资料和上海社科文摘转载。有些研究论文获得了较高的引用率。
吴予敏教授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农民工文化需求与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研究”,聚焦世界经济全球化、国家推进城镇化的进程中中国农民工的文化需求的形成和演化及其对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出的挑战和新要求。课题采取“需求与供给”对应分析的框架,以深圳的改革实践为重点研究对象并参照广州、东莞及全国其他城市经验,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条件下“将农民工纳入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理论政策创新和制度机制创新之路。课题研究经过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2012年5月-2014年中),主要进行理论政策研究、学术文献研究和社会调查。选择深圳、广州、东莞三城市进行了近6000样本的农民工文化需求和城市居民文化生活状况调查、网络时代新生代农民工文化生活调查(定点社区调查和近百位深度访谈),在深圳10个区和24个行政系统管辖范围进行城市公共文明调研,建立了数据库;完成了各项专题设计。第二个阶段(2014年中-2016年底),课题组聚焦经济新常态下农民工文化需求从基本性向发展性的转变以及公共文化服务结构不均衡、多元化精准化文化供给不足等新问题新矛盾,完成了大量个案研究,包括深圳城市公共文明调研、深圳市区宣传文化基金项目绩效调查检测、全民阅读城市抽样调查、广东社区公共文化典型专题调研,重点研究如何推进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第三阶段(2017年-2018年中),完成主题报告、6个专题报告的整理修订(系列研究报告72万字,主要内容未曾出版或发表)。至结项时,课题组完成的阶段性成果有:系列应用性对策成果10大项(调研测评报告类8项,公共文化产品开发类2项);学术性成果94项——首席专家主编出版前期成果专著1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30万字),各子课题主持人和骨干出版专著8部,发表学术论文75篇,指导完成硕士学位论文10篇,获得省级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专著1部。
应飞虎教授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民生视野下食品安全治理的法治化:问题嬗变与机制创新”,以深圳大学经济法研究团队为主要研究力量,联合南京大学、西南财经大学等国内高校专家学者,共同合作完成。项目以论文和研究报告形式结项。课题组共发表学术论文28篇,其中24篇为CSSCI来源期刊论文,2篇发表在《中国社会科学》;在《人民日报》等报纸发表论文5篇;同时根据调研和研究情况,形成研究报告10份。项目研究过程中,课题组成员举行各种形式的讨论近百次;在深圳、广州、河南、云南、浙江、青海、内蒙古等地开展多种形式的调研,与当地企业、执法部门、立法机构等展开访谈、座谈等20多次;与耶鲁大学法学院蔡中曾中国中心联合主办“食品安全法实施:信息与规制”、“食用农产品安全法律研讨会”等多个学术研讨会。项目成果的议题主要集中在食品安全的风险防控、风险交流、公益诉讼、营养标签、信息公开、互联网食品安全、食品广告等方面。多个阶段性成果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和人大复印资料等转载,获得了多个奖项,并被立法草案所采用。一些成果被多个媒体转载,如发表于《人民日报》2016年6月13日人民时评《食品安全,消费者教育不可少》,被人民网、新华网、央视网、网易新闻、环球网、搜狐网、人民日报评论、新浪微博等国内主要大型网站或平台转载或评论,产生较大反响。食品安全治理是重要的民生问题,在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还没有根本性解决的情形下,该项目成果可为目前的食品安全问题提供一些解决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