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成功举办“自贸区建设:国际经验与中国实践”高端学术研讨会

2015年09月21日

时间 地点

918日上午,“自贸区建设:国际经验与中国实践”学术研讨会在我校国际会议厅D厅举行,本次研讨会由深圳大学和深圳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联合主办,深圳大学创新性城市建设与治理研究中心、深圳大学城市发展研究院和深圳大学自贸区研究中心承办,深圳大学中国经济特区研究中心、深圳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和深圳大学当代中国政治研究所协办。

  原深圳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张思平,深圳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邓盛华,深圳市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管理局副局长何子军,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副校长林桂军,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中山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世界经济》杂志社等单位专家,我校校长、创新型城市建设与治理研究中心主任李清泉,校党委副书记、中国经济特区研究中心陶一桃,副校长、创新型城市建设与治理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李凤亮等出席了此次研讨会。李凤亮主持开幕式。

  李清泉致辞。他说,深圳大学经过32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了一所学科齐全、设施完善、管理规范的综合性大学。学校依托于特区开展学术研究,服务了特区的经济社会发展。近几年,学校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并在深圳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加快建设成为“高水平大学”,而自贸区建设的研究是“高水平大学”建设中的一环,属于其中的学科群,也是“高水平大学”建设的着力点。他希望深大未来能与在座的组织机构进行合作,齐力探讨自贸区建设的相关问题。

  张思平讲话。他说,深圳的自贸区建设已经探讨了很多年,虽然没有正式实施,但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目前蛇口、前海自贸区属于广东自贸区的一部分,为深圳的自贸区建设提供了很好的机遇。他希望前海、蛇口自贸区的建设要拓展视野,他以上海自贸区为例提出了一系列建议和措施。

  邓盛华发表讲话。他以习近平总书记的话“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是我国积极参与国际经贸规则制定、争取全球经济治理制度性权力的重要平台,我们不能当旁观者、跟随者,而是要做参与者、引领者,善于通过自由贸易区建设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在国际规则制定中发出更多中国声音”为引,介绍了自贸区建设的重要性。随后简要介绍了深圳市政府发展中心以及相关课题研究。

  开幕式结束后,研讨会进行四个单元的主旨报告。陶一桃作《从特区到自贸区——深圳经济特区的新使命》的报告。她从深圳经济特区对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性贡献、从特区到自贸区——中国改革内在的逻辑演变以及前海的发展三个方面发表了主题演讲。李凤亮作《自贸区文化创新的定位与路径》的报告。他说,深圳是全国第三个国家文化对外贸易基地,针对前海的文化服务业应该打造四个区:文化金融融合先导区、新兴文化业态发达区、对外文化贸易先行区、国际文化交流示范区。

其他专家学者也在研讨会上做了报告。姜安作《城市伦理与深圳国际化》的报告;邓盛华作《自贸区建设与转型升级》的报告;林桂军作《中国自贸试验区服务业开放的定位与顺序》的报告;王浦劬作《自贸区建设与政府职能转变》的报告;何子军作《创新前海共赢未来》;盛斌作《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的进展评估》的报告;胡惠林作《自贸区与文化产业发展体制创新》的报告;张小劲作《试点实验与自贸区建设》的报告;徐湘林作《大国国家治理框架下的“一带一路”战略》的报告;黄卫平作《中国经济特区与自贸区的比较》的报告;毛艳华作《广东自贸试验区的困局与创新路向》的报告;肖滨作《前海自贸区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报告;尹晨作《关于上海自贸试验区建设对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思考》的报告;刘伟丽作《国际经贸新规则与前海蛇口自贸试验区的创新路径》的报告。

会后,《中国社会科学报》、《南方日报》、《深圳特区报》、《晶报》等媒体给予了报导。

社科部 宣传部

2015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