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深圳大学年度十大人文社科成果评选结果揭晓!
为激励和调动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进行学术研究、加强理论普及、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性,促进学校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出精品、出力作、出人才,社会科学部组织开展了首届深圳大学年度十大人文社科成果评选工作。经过个人申报、所在单位和社会科学部形式审核、各学科组专家分组评审、学校评审委员会复审,评选出首届深圳大学年度十大人文社科成果,其中著作类4项、论文类5项、咨询服务报告类1项。具体成果及作者简介如下:
1.成果类型与名称:著作《20世纪中国美学史》(四卷)
成果简介:由高建平任总主编的《20世纪中国美学史》,系国家社科基金和国家出版基金双重大项目,同时也是“十三五”国家重点出版物规划项目。这套书共分四卷,150万字,分时段论述了从1900年到2000年之间的中国美学史。该书坚持“以史带论”的原则,将美学发展放在20世纪风云激荡的历史大过程中考察。该书坚持古今贯通,同时具有世界视野,致力于总结既是现代的,又是中国的美学,从而在该学科领域努力聚焦对“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历史进程的研究。本成果由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于2020年至2022年分卷出版。
作者简介:高建平,深圳大学特聘教授,美学与文艺批评研究院院长,任中华美学学会会长,中国中外文论学会会长,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顾问,深圳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长期从事美学研究。发表专著和译著20多部,中英文论文200多篇。
2.成果类型与名称:著作《中国古代感物美学》
内容简介:本书是第一部全面系统研究中国古代感物美学基本理论的著作,在诸多理论领域有重要开拓。该书论述了中国古代感物美学的哲学基础,描述了它的发展历史;细致解剖了中国古代感物美学的类型、方法,深入发掘了中国古代感物美学的审美体验特征及其对艺术形象创造的价值;试图通过对中国古代感物美学的深入研究,加深对中国传统美学的认识,寻求激活中国古代美学范畴的途径,为构建具有民族特色的现代文艺学、美学提供参照。本书2021年10月由人民出版社出版。
作者简介:李健,安徽宿州人。文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出站博士后(2004)。美学与文艺批评研究院副院长、教授,文艺学专业博士生导师。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合作博士生导师。深圳大学领军学者,深圳市国家级领军人才,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学术兼职:中华美学学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文艺美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理论委员会委员等。
3.成果类型及名称:著作《日本四大美学家》
成果简介:日本自明治维新以来的近现代美学艺术学,对于中国美学艺术学来说,最初是一座沟通东方与西方、传统与现代的“日本桥”,今天则是一面足资借鉴的“日本镜”。本书作为迄今为止国内第一部日本近现代美学艺术学研究的专著,是对日本近现代成就最大、影响深巨的四大美学家大西克礼、植田寿藏、竹内敏雄、今道友信的美学与艺术理论成果的概括性研究,同时也对发足于明治时代、直至平成时代结束的日本近现代美学艺术学择其要者做了概观式描述,旨在为中国当代美学艺术学研究提供有价值的资源与参考。本书2021年3月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
作者简介:李新风,深圳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特聘教授。中国艺术学理论学会艺术理论专业委员会会长。曾任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党委书记、副院长等职。主要研究领域为艺术学、日本美学等。出版《元艺术学》《日本四大美学家》《艺术学论集》等专著、论文集10多部,发表论文、评论300余篇。著作、 论文曾多次获文化部文化艺术科学优秀成果奖及中国艺术研究院优秀科研成果奖。
4.成果类型和名称:著作《高丽朝鲜时代杜甫评论资料汇编》
成果简介:《高丽朝鲜时代杜甫评论资料汇编》是域外汉籍研究领域第一部对杜诗评论资料进行汇编整理的典籍,填补了该领域的一项空白;该书也是一部域外评杜论杜资料的集大成之作,充分展示了杜甫及杜诗在朝鲜半岛接受、影响、评论等丰富而独特的面貌。《汇编》是在翻阅四五千种文集、诗话、笔记等的基础上精选而成的,丰赡且精妙;每条资料都经过仔细校对并注明出处,严谨且准确。《汇编》是构建“杜诗学”的必要补充与完善,将有助于推进东亚杜诗学研究的进程。本书2021年12月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
作者简介:左江,江苏江都人,南京大学中国古代文学博士,现为深圳大学人文学院教授,主要从事域外汉籍及中国古典小说的教学与研究,讲授两门省一流精品本科课程,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出版专著数部,结项及在研省、部、国家级课题数项,在教学及科研上略有成绩。
5. 成果类型和名称:学术论文《深圳奇迹与中国共产党改革智慧》
成果简介: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充分展示了中国共产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与文化自信。深圳经济特区的成功更证明了中国共产党改革开放的决策是英明的,印证了中国道路是正确的,同时还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改革智慧和源于思想与道路的力量与魅力。本文从中共党史的视角出发,回顾、总结、思考中国经济特区建设40余年的伟大历程,用深圳经济特区的发展成就验证中国共产党的改革智慧以及所选择道路的正确性。本成果全文转载于《新华文摘》2021年第17期。
作者简介:陶一桃,经济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经济特区问题研究专家。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广东省优秀社会科学家、深圳市国家级学术领军人才、 深圳大学理论经济学学科带头人;中国经济思想史学会副会长、广东经济学会副会长、南开大学特聘教授、黑龙江大学特聘教授。现任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深圳大学中国经济特区研究中心主任、深圳大 学“一带一路”研究院院长、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发展(深圳)研究院院长。
6. 成果类型和名称:学术论文《杜博妮英译<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副文本研究》
成果简介:本文通过考辨杜博妮英译《讲话》单行本的附录、注释和导读等副文本,阐释其副文本的三个功能:一是还原《讲话》的历史语境和文本的原初面貌;二是通过关键词、核心范畴的抽象化和历史语境的剥离,提升《讲话》文艺思想与西方文论的通约性;三是进行《讲话》文艺美学思想的理论溯源,构建译文正、副文本之间的互联互释关系。副文本实现了在译语语境对《讲话》审美理论的重构,虽则不乏误读误解和强制阐释,但为译语读者的理解接受提供了重要的指引和参考。本文2021年5月发表于《文学评论》。
作者简介:邓海丽,深圳大学外国语学院专职研究员,中共党员,文艺学博士,毕业于中国社会院研究生院,英语语言文学副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翻译学、马克思主义文论,主持完成省级项目1项,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多篇,人大复印资料和新华文摘转载2篇。
7. 成果类型和名称:学术论文《数字时代新闻学的实然、应然和概念体系》
成果简介:本文立足于全球新闻业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面临的实践和观念危机,提出新闻学需要革新自身理论体系和研究范式以回应行业变动、维系自身知识权威的基本命题,在此基础上搭建了关于新闻学理论创新与范式革新的认识论框架,并明确解决新闻学理论发展路径的认识论起点在于对“数字性”和“新闻性” 之间关系的解释和辨析。本文是国家社科基金重大课题“数字新闻学理论、方法与实践研究”的代表性成果,2021年9月发表于《新闻与传播研究》,发表后受到国内外学界广泛关注,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全文转载,由《中国社会科学报》头版头条报道推介,并被国际知名出版社SAGE翻译成英文发表。
作者简介:常江,深圳大学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深圳大学媒体融合与国际传播研究中心主任,主要研究领域为数字新闻学、数字媒体文化研究。
8. 成果类别与名称:学术论文《Matching daily home health-care demands with supply in service-sharing platforms(共享服务平台的日常居家养老服务供需匹配问题)》
成果简介:聚焦新兴商业模式对缓解养老服务供需矛盾的价值,具体探讨共享服务平台的居家养老服务供需匹配问题,分析不同服务策略——“平台自利”、“努力工作快乐生活”、“客户至上”、“社会福利最大”下的匹配方案,探讨关键参数——午休、服务依赖性、服务时间灵活度等的影响。结果表明:灵活的服务时间会不同程度增加各方效益,午休及服务依赖性对各方效益的负面影响取决于服务策略;需要牺牲各方部分效益以获得最大社会总福利,共享具有优越性。该论文2021年1月发表于《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E-Logistics and Transportation Review》。
作者简介:林美燕:电子商务系助理教授,硕士生导师,深圳市海外高层次人才。香港城市大学博士,长期研究养老运营管理。主持国自科、教育部人文社科、深圳市哲学社科等项目。在IJPE、TRE、COR、AOR、DS、管理工程学报 等管科知名期刊发表论文。
9. 成果类别与名称:学术论文《Active school travel is associated with fewer suicide attempts among adolescents from low-and middle-income countries(在中低收入国家的低年级和高年级青年中,积极的通勤方式与较少的自杀企图有关)》
成果简介:该研究分析了34个中低收入国家共127097名13-17岁青少年的健康数据,发现积极通勤方式是一种 “成本低、绿色且能够缓解青少年抑郁情绪”的健康生活方式,进而降低尝试自杀的发生率。该研究提出培养新的健康生活方式抵抗抑郁发作和自杀风险,突显了在健康管理研究方面的创新性与前沿性,具有重大的社会经济价值。本成果发表于2021年第1期《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linical and Health Psychology》(SSCI,中科院一区),该刊年均发表论文仅30篇。
作者简介:邹立业,心理学院教授,美国春田学院博士;从事运动与脑心健康研究,已发表SCI/SSCI论文100余篇;担任Brain, Behavior, &Immunity-Integrative等期刊副主编/编委;成果多次入选中国精神疾病领域高价值论文Top100,部分成果被世界卫生组织政策报告多次采用。
10. 成果类别与名称:咨政服务报告《关于进一步发挥“先行先试”政策优势深入推进粤港澳高等教育合作发展的建议》
成果简介:该研究报告对广东省内高等教育合作办学的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分析,系统地梳理总结了粤港澳高等教育合作的现状及面临的突出问题,并就如何在建设粤港澳大湾区过程中更好地推进粤港澳高等教育合作发展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报告经有关单位采用上报后,获中央领导肯定性批示,要求跟进研究。其后,在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研讨会议上,第一作者黎沛文就报告的主要内容做了专题汇报,为有关部门的决策工作提供了积极的理论参考和支撑。
作者简介:黎沛文,清华大学法学博士,深圳大学港澳基本法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法学院硕士生导师,兼任中国人民大学“一国两制”法律研究所研究员、广东省法学会大湾区建设港澳法治人才库专家等,研究领域为宪法学、港澳基本法及港澳政治。
热烈祝贺获奖成果作者!